刘向军:中学生反感的教学行为有哪些?

贷款大神论坛

贷款大神论坛

  • 首页
  • 贷款大神论坛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贷款大神论坛 > 新闻动态 > 刘向军:中学生反感的教学行为有哪些?

    刘向军:中学生反感的教学行为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5-04-12 14:10    点击次数:67

    中学生反感的教学行为有哪些?

    刘向军

        从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视角来看,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有了一些相当独立、自觉的价值评判。在这些评判中,教师最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普遍反感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那些教师自我感觉还行而学生内心里并不认可的教学行为。

    一、上课低头读教案。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很少注视学生,经常是只顾埋头照着教案或者教材来读。这种教学行为主要发生在教学业务不熟练、备课不充分、害怕学生课堂发问、课堂教学不自信的教师身上。这种教学行为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教师教学水平不过关的强烈感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不只需要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还非常需要看到教师讲课时的表情。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如果教师经常依赖教案,不能、不敢抬头关注学生的表情,那么就不只是阻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直接影响了当下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课堂沉闷无笑声。

    在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有的老师的课,向来是整节课既无紧张的思维活动,更无快活的笑声,死气沉沉,令人窒息。课堂教学沉闷的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课外不乏幽默,而在课堂上刻意端起教师的架子,不苟言笑;一类是缺乏课堂教学幽默的意识或才能,没有意识到教学幽默是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

    课堂需要笑声,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有欢乐。各类课型的课堂上都能够产生欢乐,即便是在最抽象的数学和物理学科上,一样可以有笑声,甚至笑声会更多。某一科教师偶尔上几节严肃沉闷的课尚可,但如果从来都不善于、不习惯于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轻松欢笑的时候,这样的课堂就是对学生的折磨。如果一个班级几科教师都只关注机械地传授知识,而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求知的快乐,那么,这对全班学生来说上课实在是让人痛不欲生的煎熬。任何一个教师只要连续听几节这样的课,就都能体会到课堂沉闷乏味的可怕,都会感受到课堂上有欢乐笑声的珍贵。

    三、解疑答问不耐烦。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不喜欢学生发问,或是课堂上不愿意让学生提问,以免把自己难住,以免影响了自己原本的教学进程设计;或是课后也烦学生提问,一是不愿再重复解释,二是不愿影响自己在办公室里的休息,而理由有时还很冠冕——这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思考。

    前一种情形主要发生在备课不充分、教学能力不够强的教师身上。后一种情形在教学中更常见,它经常发生在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身上,正因为他们从教时间较长,所以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常有强烈的厌倦感,不愿意年复一年地回答这些老问题。这类教师既缺乏教育责任心,也缺乏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对学生来说,每一个疑问都是新鲜的,都需要教师耐心的点拨,而教师的冷漠、不耐烦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该学科的积极性,甚至丧失对该老师的尊敬。

    四、 东拉西扯无收获。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一不留神就从A扯到B,从B扯到C,从C扯到……N,自己讲得神采飞扬,思维却像断了线的风筝把学生引到了莫可名状之乡。学生其实并不喜欢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一讲到底,更不喜欢教师漫无目的、东拉西扯地讲。这种课堂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下了课后会感到心中无数,两手空空,头脑更空空,学而无所获。

    在课堂上喜欢东拉西扯的老师,主要常发生在两类教师身上:一类是刚工作的青年老师,他们喜欢在课堂上忍不住讲述自己以往自己中学或大学的生活故事,课堂上的任何一个由头都可能使他们偏离教学目标而漫无边际地陶醉在自我表白中;二是有了一定教龄的中年教师,课堂上的某一个知识或能力点,都可能触发他把已学的、未学的联系起来,忍不住卖弄自己丰富的学科知识,却偏偏忽略了当下的“这一个”知识点或能力点的学习。

    五、不懂装懂强讲解。

    在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觉得最丢面子的事是被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住,因此,他们采取的对策常常是不懂装懂,想以己之昏昏使学生昭昭。

    其实,教师真正丢面子的事不是被学生的问题难住,而是在难住之后还假装自己懂,硬着头皮给学生讲了一个错误的思路和答案,更糟糕的事是还千方百计地为一个错误的答案而辩解,最糟糕的事是教师自己后来也发现学生知道自己是在不懂装懂而仍然继续在装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不懂就坦率地承认不懂,这才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好办法。

    六、学习违纪不管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会、不愿管理违纪的学生,不管学生在课堂上是说话、睡觉还是玩手机,教师都能够心态很好地视而不见,自顾自的讲课。教师自以为这样做的话后进生、调皮捣蛋的学生会对自己满意,其实恰恰相反,那些学习吃力的、习惯差的学生当下就会对教师不满意,课后对教师更不满意,回到家里影响父母也对教师不满意,将来走到社会上后简直会痛恨这样的老师。不仅如此,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样会反感这样的老师,因为他们知道老师没有尽到教学管理的责任,也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

    七、对待学生不公平。

    要公平地对待学生,这个道理每个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因为种种原因尤其是因为应试的压力,不少教师会无意地、有意地甚至刻意地以成绩好坏来决定对学生的情感好恶:喜好成绩好的学生,讨厌成绩差的学生;宽容成绩好的学生,呵斥成绩差的学生;鼓励成绩好的学生,打击成绩差的学生;热情关爱成绩好的学生,冷漠无情地对待成绩差的学生。这种以成绩论优劣的做法久而久之会成为教师的不良教学习惯。

    在学生那里,教师待人不公平的行为是最受学生讨厌的,它不仅引发成绩差的学生反感,有良知的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对教师的这种功利性的偏爱行为感到羞愧。对待学生不公平,不仅扭曲了全体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在扭曲教师自己的教育价值观。

    八、 心态消极牢骚多。

    有的教师喜欢在讲台上把个人的、家庭的、单位的、社会的消极情绪和消极思想向学生发泄,如同在办公室里和成年人发泄一样,眼中所看到的都是黑暗,嘴上所讲述的都是不满。这种教师忽略了一个重要区别:成长中的学生和走向社会的成人不同,他们固然可以了解生活和社会的艰辛与阴暗,但是他们更需要在步入社会之前对生活、对社会、对未来怀揣着足够多的光明与梦想。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创设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教师必须成为学生成长中明亮的火炬,教师要始终把对生活的热情和向上的力量传达给学生。

    九、上课下课不守时。

    有两类不守时的教师:一类教师喜欢提前几分钟上课,再推迟几分钟下课;第二类教师迟到几分钟上课,提前几分钟下课走人。学生对这两类教师的反感情绪几乎是相同的。第一类教师貌似敬业,但他想的只是本学科成绩的提高,而非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忽视了对其它学科教师正常上课造成的影响;第二类教师貌似潇洒从容或者标榜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其实无非是视教学如儿戏的自由散漫的表现。这两种教学行为都与高效课堂教学背道而驰,都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和成人教育。

    十、作业批改不认真。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都有部分教师不认真批改作业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有如下表现:一是从来不批改;二是为了应付检查象征性地批改,龙飞凤舞地画个大大的对勾,或是简单地批一个“阅”字和日期;三是从来不督促作业纠错,不关注作业细节,对错都由它去。这类教师自以为聪明,自己的教学很轻松,或者自我安慰地认为作业是学生的事情,中学生可以自己纠正。究其实,学生对这类教师非常反感,他们深知遇到了不负责的教师。不认真批改作业的教师,既无法有效反馈教学中的难点,也无法有效地督促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

    十一、只教书而不交心。

    有些教师特别是不做班主任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全部责任就是在课堂上把书本上的那些知识讲清楚就了事。他们像大学里的教授一样在讲台上潇洒地灌输一通,铃声一响就拍屁股走人。学生平时想见他们很难,想和他们说话沟通更难,甚者学生找到办公室,这类教师也会不耐烦地予以拒绝。这让学生敬而远之,甚至是恨而远之,教师却自我得意,乐得清闲自在。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从来不是一架灌输知识的机器,而必须是一个血肉丰满的鲜活的人。教师要带着真诚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走向学生,熏陶学生,成为与他们心灵共鸣的良师益友。

    十二、漠视家长爱告状。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家长的作用,不善于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管理。有些教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缺乏足够的教育耐心和教育机智,习惯地把向家长告状作为撒手锏;甚者不理解家长的感受,不尊重家长的人格,把家长作为出气筒。

    教师必须明白,向家长告状是管理学生的最后手段,要少用慎用;更要明白“告状不是真正的教育”,经常主动和家长“沟通”,寻求家长的“协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要真心地关爱学生,理解家长,小心地维护学生在家长面前的尊严,谨慎地利用家长在学生面前的威严。

    上述十二种学生反感的教学行为,根源是教师功利性的狭隘教学观,缺乏教育教学智慧,缺乏对人的真正尊重。因此,要教育和培养明天的公民,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一个心存博爱、积极进取的人师。

    2013-12-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没有了

    栏目分类